【共建“门前三小” 共享“攸美 ”生活】再见江桥
2022-12-10 20:23:13          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 | 编辑:刘承承 |          浏览量:1480

共建“门前三小”  共享“攸美 ”生活

再见江桥

作者: 王重之

再次去江桥,是因为听说江桥社区新建了个“门前三小”,加上近两年没去江桥了,不知又有啥变化?记起我在江桥街道任文化站长时,江桥社区的“门前三小”就在社区办公楼那儿。小广场就是办公楼前的广场,全是麻石砖铺就的,面积不是“小”,而是大,中间有个圆形的花木池,将广场分成两半,右边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。左边是新建的小讲堂和小书屋,一层楼的房子,室内室外装饰得雅致。讲堂里桌椅摆放整齐,油漆光亮,并安装了多媒体教育器材。讲堂除了授课,移开桌椅又可以作歌厅,入夜这里灯火辉煌,歌舞升平,是社区居民的欢喜地。书屋里四周都是白漆书架,分类放满了各种书籍,中间是供人阅览的桌椅。

我印象最深的是社区的老协会长尹桂香,要说江桥社区的“门前三小”搞得很活跃,离不开尹桂香这个领头人。

记得我初听“尹桂香”这名字时,以为是个女人。见了面后,才知他是个年逾八旬的银发老头,慈眉善目的,说话让你觉得好亲和。听他说,他是1949年7月出生的,出生时家门前的三棵八月桂提前开放,一院沁人肺腑的桂花香气,给了尹桂香父母以灵感,因而就有了“桂香”这名字。

他在社区任职了三十四年,从支部书记位上退下来后,又被社区领导和居民力推为老协会长,领导和群众的信任让他心里感动,也就乐意地接受了这个“会长”。后来,“门前三小”建成了,社区书记叫老会长把“门前三小”的事一起管起来。他也没推辞,觉得自己是个老党员、老干部,为社区多做点事也是应该的,就爽快地答应了。

“门前三小”建起来不是作摆设。既然县委领导设计和推广“门前三小”建设,是为了让老百姓通过这个平台达到“健脑、强身、富民”的效果,从而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。那么,“门前三小”的工作思路就要朝这个方向谋划。老会长是这样想,也就这样做。他在社区里选派了几个比较年轻,又思想活跃,吸收能力强的人去县文化馆学习广场舞、气功、泰迪健身球,学成回来后做教练,辅导全社区的人学习,他自己带头参加。从此,每日晨起黄昏,社区的广场上,一色银白服装的中老年人,排着整齐的队伍,如一群白鹤,在优美动听的音乐节奏中,舒臂踏步,翩翩起舞,其场景蔚然壮观,成为江桥社区一道最美的风景!

只是小讲堂的授课有些费脑筋,文化不高的老会长,常是自己找资料熬灯备课。定时组织全社区老少进讲堂学习,讲政策法律,种植养殖,花木养护、敬老孝亲和健康养生……内容丰富而实用。除了自己讲,还在县城和株洲请专业老师授课,传输与社区居民生活和创业密切相关的各类文化科学知识。听课的人不仅仅是老年人,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,每次讲座都座无虚席,大家都说听了很受用。通过“门前三小”这个平台,让社区的精神文明风貌得到大大改善。“门前三小”成了社区居民喜欢去的地方,老会长也为此被评上了全县的“道德模范”…… 

如今转眼快两年了,再去江桥,想起老会长,不知他身体怎样?是否还在操心着“门前三小”的事?

已是仲冬天气,之前还南风浩浩,晴好温暖得让你没有冬的感觉。一夜间断崖式寒潮,穿上毛衣呢服都还冷。骑摩托来到江桥社区,未见到事忙的书记,主管文化宣传的社区干部小苏接待了我。听到我的来意,边泡茶边对我说:“新建的‘门前三小’在江桥组,那儿又是幸福屋场,我带你去看看喽。”   

我说自己来就是想去看看。于是,小苏骑摩托在前引路,我跟在后。朔风飕飕,刮得脸上生痛,洁净的柏油马路两边,一幢幢别墅,在绿树丛中显露着主人的富裕。触目所见的白粉院墙上,是一幅幅精美的绘画,将组道连成一条长长的画廊,图画与文字,演绎着中华传统文化和现代精神文明。我沿途拍照走走停停,弄得小苏总是等我。

转过一片树林,一座古典四合院式的大型建筑呈现在眼前,全是青砖青瓦,白灰抹缝,其气势恢宏。房前青石砖铺就的广场很大,不是花开季节,广场上花木堆翠。小苏将摩托停住,我也拧住刹车,惊讶着这是谁家土豪?小苏说,这房子是晏姓三兄弟共建的,三兄弟一直感情很好,对父母也很孝顺,妯娌和睦,事业也很成功,因为不愿意兄弟分开居住,才一起建了这幢四合院。我望着大门上的对联,品味着“孝天孝地孝宗祖谨遵晏子铭训,顺天顺事顺道义光耀家族昌隆。”心中感叹,家和才能万事兴哪!

离开了晏家大院,小苏把我引到一个林木掩映的大坟堆前,说这是烈士墓,年年清明,社区组织党员来这里扫墓,重温入党誓词,缅怀革命烈士。    

望着已被水泥修筑好的长坟堆,若未注意那镌刻着“革命烈士永垂不朽”的石碑,以及碑座上的文字,怎知道这里还长眠着烽火年代为攸县解放而牺牲的21名革命烈士。他们走了,连名字也没留下来,我心中油然生起苍凉的怀念,江山处处有忠骨哪!人在岁月静好中,世界却从来没安定过,可我们拥有一个安定的祖国。和美幸福的江桥,是建立在这些无名烈士用鲜血染红的土地上。饮水思源,我与江桥人一样,没有理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。燃一炷心香,我向先烈墓深深鞠躬!

从烈士墓下来,是一个绿色的庄园,栗色漆木的牌坊门上,一块黑底金字匾,上面四个楷体——“荷缘人家”。小苏说,这是个“农家乐”,因这里种莲子,每年荷花盛开时,城里许多人来这里观赏,所以居家人开了这地方风味的“农家乐”,生意挺好。我来不是时候,除了看到莲的瘦骨枝仍傲着寒冬,不见一垅荷花的壮观,但感受得到夏日荷开的那种赏心悦目,特色农业藏商机,这应是乡村振兴之道呗。

出“荷缘人家”,来到一幢新建的周家祠堂前,小苏对我说,这里就是新建的“门前三小”,小讲堂和小书屋就在祠堂里。祠堂四个栋,祠前的广场也有几百平方大,广场前有口池塘,围着塘边有木护栏,塘边还有个飞檐翘角的凉亭。左边是风雨廊,廊里是几个宣传栏,内容既是祠堂文化,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。 

再见江桥,觉得变化很大,所见的一切,让人惊喜!我知道这都是江桥人在展现着自己的幸福!“门前三小”是幸福窗口,我问小苏:“尹桂香老人还在任老协会长吗?”小苏点头说:“还在。”“还是他管‘门前三小’的事吗?”我又问。小苏又点点头。我“哦”了一声,为老会长的健康而高兴,觉得“门前三小”需要有这样的人引领,只是我觉得,他还年青就好。放眼攸州,“门前三小”会随着“幸福屋场”的增多而增多,像老会长这样的人还是愈多愈好!

责编:刘承承

来源:攸县融媒体中心

版权作品,未经授权严禁转载。经授权后,转载须注明来源、原标题、著作者名,不得变更核心内容。

攸县新闻
成长ABC
攸视频
直播视频
我要报料

  下载APP